9月23日,“上海摩登体”(Shanghai Modeng)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款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中西文字体,其灵感源于装饰艺术风格。字库共收录7293个字符,目前已向社会开源共享。公众可通过“上海摩登体”官方网站(www.shanghaimodeng.com)下载应用该字体。
上海摩登体。阮佳雯 摄
同日,以“上海摩登体”为主题的艺术海报展览在上海“外滩源壹号”启幕,展期持续至10月8日。展览汇聚由16组多元文化背景的设计师使用这款字体创作的艺术海报作品,同时呈现与上海字体视觉文化有关的史料文献,探讨字体与上海都市文化间的深刻关联。
字体兼具建筑美与动态感
1930至194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在上海兴起,它与都市文化互为表里,共同塑造了遍及各类视觉形态的摩登风貌,“上海摩登体”正是对这一时代风格的呈现。创作团队汇聚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城市文化领域的中外专家,最终呈现的字库秉承融合多元文化与创新未来的时代精神,中文以现代字库技术为基础,融入装饰艺术风格的几何美学,兼具建筑感与动态美;西文部分遵循与中文字体一致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排版与现代创新;阿拉伯数字圆润饱满,从细节处强化字体的独特气质,增强整体视觉统一性。
2025年是“Art Déco装饰艺术运动”发端百年,作为承载都市文脉的创新载体,“上海摩登体”以具有高度辨识性的文化符号,彰显城市精神与文化底蕴,致敬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色。
作为汉唐文化“ART SHANGHAI上海城市文化与字体”探索计划的首期成果,“上海摩登体”历时一年研发。去年11月,字体初步成果在ART SHANGHAI之“摩登:交错的世界”上海巴黎装饰艺术大展中首度呈现;今年9月,字库亮相第36届上海旅游节主视觉及大巡游等重点活动;9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上海摩登体”也在徐汇滨江主会场的建筑投影秀中亮相,成为一道流动的城市文化风景。
海报中的“摩登上海”
展览回归语言文字这一文化的本源与根基,探索“字体”与一座城市的历史源流、文化脉络与生活场景间的关联。在梳理文字对上海都市文化发展影响的同时,展览还邀请16组成长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华裔平面设计师和工作室运用字体创作艺术海报,以实例向公众展现“上海摩登体”的独特魅力。
比如,虞琼洁《夜上海》运用视觉符号与语言文化的结合,探讨上海作为现代都市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特征,选用“野日头吃家日头,野月吃家月”这一上海话俗语,形象比喻日食与月食。海报背景扫描美甲装饰品中的亮片小星星,模拟上海的夜空。
虞琼洁《夜上海》。阮佳雯 摄
刘钊《叠影上海》将“SHANGHAI”不断叠加、旋转,形成一个既类似建筑立面,又像流动空间的视觉形态。通过字母延展与空间透视,呈现上海这座都市的秩序与摩登气质。
刘钊《叠影上海》。阮佳雯 摄
以展览为起点,“上海摩登体”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城市标识、公共艺术、出版印刷、文创产品及数字化界面等场景,通过直观的视觉语言为上海的城市形象注入鲜明风格与魅力,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可使用的文化符号。汉唐文化创始人及“上海摩登体”出品人郁为琦表示,“作为Art Deco装饰艺术的重要原乡,上海孕育了独特的都市文化与摩登气象。为延续这份源流与文脉,‘上海摩登体’因此诞生,期望重拾文字与城市精神、文化认同间的关联,成为个体与城市记忆的纽带,也成为连接世界、通向未来的文化传承。”
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